1、公眾號
公眾號誕生至今,紅利期早已過去。公眾號流量入口相對封閉,如果沒有粉絲關注的話,發(fā)文也沒幾個閱讀量。
這就意味著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以及收入都是跟粉絲數掛鉤的。
因而,要在公眾號發(fā)文賺錢,需要至少幾千的粉絲量才有一點點收益。隨著公眾號數量的增大,現在打開率也越來越低了。
雖然公眾號變現功能強大,要過新手期拿原創(chuàng)標也不難。然而,公眾號非常吃粉絲數,如果沒有粘性強的龐大粉絲團,想要獲得高閱讀量跟高收益是不太可能的。
2、簡書
簡書是一個非常棒的寫作平臺。首先,簡書注冊流程非常簡單,不需要提交各種身份證明。
另外,每天發(fā)文篇數沒有限制,題材方面也不需垂直,想寫什么就寫什么。
其次,每篇文章可以投5個專題,每個專題的關注人數有幾千到十幾萬不等,這個曝光度非常大,就算沒有粉絲文章也能讓人看到。
最后,簡書是出書作者的福音。簡書上面活躍著很多資深編輯,簡書也給作者提供集結出版的福利。只要你的作品有潛力,更文速度快,文章有較明顯的垂直度,或早或晚都能實現出書夢想。
雖然在簡書寫作好處多多,但2016年已經產生了一批大v。想要后來居上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,新手作者辛苦準備2小時的文章,還不如大v們花2分鐘發(fā)個短圖文的閱讀量高。
3、頭條號
頭條號標原創(chuàng)的文章推薦量和閱讀量是非原創(chuàng)的幾倍。
一月伊始,我的一篇原創(chuàng)文章獲得頭條青云計劃獎金,300元/篇,這也是我玩頭條以來頭一份收入。
這讓我意識到只要持續(xù)輸出優(yōu)質內容,經常拿到青云計劃補貼的話,一個月下來也有大幾千收入,更別說還有頭條廣告帶來的收益。
總的來說,頭條號還在發(fā)展期,對小白作者友好,變現能力媲美公眾號,漲粉快,越早占位分到的利潤就越大。
但想提醒大家一句,文章一定要手動發(fā)表,也就是把你首發(fā)在公眾號的文章一鍵復制粘貼,不要設置自動發(fā)布。你經常使用平臺,平臺自然就給你的文章越多的推薦量。
4、百家號
百家號適合熱點,情感,故事文領域的作者。我有個朋友是寫熱點情感文的,經常在上面發(fā)布這個主題的文章。做了大概一年吧,她的文章閱讀量就非常高,都是十幾萬的閱讀量,而且年底還拿到了百加計劃獎金,拿到1000元/篇的收益。
百家號的變現功能也是很強大的,新手小白還是要找準定位,持續(xù)更文,爭取早日拿到原創(chuàng)標才是王道。
5、知乎
知乎是很多作者比較陌生的一塊領域。根據經驗,在知乎發(fā)文章的閱讀量,遠遠低于回答熱門話題。
做知乎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女神進化論創(chuàng)始人。
她在知乎上回答了兩三年,貢獻了169條優(yōu)質回答,164篇原創(chuàng)文章,243條想法,而后才逐漸把知乎77萬粉絲引流到公眾號,成為美妝類數一數二的知名大號。
如果我們能夠像她那樣堅持個兩三年,持續(xù)在一個領域內精耕細作的話,我們也會擁有一批非常忠誠的追隨者,要變現不是難事。
知乎的漲粉大法是持續(xù)回答,厚積薄發(fā)。只要每個回答都能帶來新粉絲,日積月累之下粉絲數也非??捎^。到了那時,不管你要開通付費專欄還是售賣產品,賺錢變現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。
6、豆瓣
豆瓣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平臺,豆瓣最受歡迎的是書評影評這些文章,都是偏小眾文藝的內容。
如果是寫作新人,要在豆瓣嶄露頭角是比較難的,流量都傾斜到大咖那里了,新手的文章無人欣賞,寫得再好也沒用。
但如果是寫書評影評以及書稿的朋友,文章可能會在這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總結:
想要寫作可以每個平臺都去注冊賬號,但建議有所取舍。一是我們沒有那么多精力每個平臺都去打理,運營排版,維護粉絲等工作都需要我們投入不少時間。二是每個平臺的調性和受眾不同,文章獲得的反饋也不盡相同。
只需挑選一兩個反響好的平臺重點運營即可,其他的則作為輔助補充。
初期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試錯。把文章同時發(fā)表到不同平臺,看看哪個平臺閱讀量更高,漲粉更快。找到適合自己寫作的平臺之后就要持續(xù)發(fā)文,保持垂直度和活躍度。最后,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,間歇性努力不會產生什么結果,只有常態(tài)化努力才能產生滴水穿石的力量。
二、實踐篇:如何開始著手寫作?有哪些技巧需要掌握?
1、做好「標題黨」
這里的「標題黨」,當然不是貶抑意義上的「標題黨」。在自媒體時代,標題決定了一篇文章的打開率和點擊率,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標題上下好功夫,做一個恰如其分的「標題黨」。但不要夸大事實,寫一些聳人聽聞的詞匯,如果文不對題,只會引起讀者的反感和抵觸。
怎么寫讓人看了就想點擊的標題呢?
第一種:數字法
《人類簡史》中有一個觀點:人類大腦天生對數字敏感。
所以,利用數字法取標題,會更容易使讀者接收和理解,會大大提高打開率。
如:《月薪3000跟月薪30000的文案差別究竟在哪里》、《關于微信運營新手最容易犯的30個錯誤》
第二種:對比法
用對比法取標題的好處在于,會容易形成強烈的反差,會激發(fā)用戶的好奇心,使用戶不自覺的點開一探究竟。
如:《吃過這枚鳳梨酥,其他的都是將就》、《因為10塊錢,我錯過了1000萬》
第三種:疑問法
疑問法的標題,會讓讀者產生“和自己有關系”的感覺,讓讀者與標題之間產生聯系,所以會點開閱讀。
如:《那個躲在廁所里吃飯的孩子,后來怎么樣了?》、 《2018年還剩100天,你過得怎么樣?》
第四種:對話法
這種標題,后半句話尤其重要,與前半句形成邏輯關系,也是亮點所在。
如:《暴發(fā)戶有錢了不起?。 瞬黄??!贰ⅰ赌隳懿荒茏屩c孩子?——不能!》
2、內容為王
無論你選擇在什么平臺創(chuàng)作,都要記住一個原則:堅持輸出深度內容。
好的內容才會得到平臺的扶持,才會被讀者所喜歡和關注。
不要為一時的的利益,寫一些很惡俗的文字,這樣不僅賺不到錢,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更沒有幫助,最終讓你的路越走越窄。
3、垂直輸出:削尖核心信息
正如一件衣服不可能適合所有人,一篇文章也不太可能適宜所有人閱讀。每篇文章都應該針對每種特定人群,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,受眾不同繼而觸動內心的誘因也就不同。選取特定人群,為他們的人群心理及特點創(chuàng)作出強效內容,是一切內容的基石,也是增強傳播力的關鍵。
在這個寫作者比讀者還要多的時代,我們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,讓讀者記住你,喜歡你。
千萬不要想到什么寫什么,一定要有規(guī)劃,要有定位,這樣才能吸引精準粉絲,才能聚合一批跟你志同道合的人,最終實現寫作變現。
幾個建議:
結合職業(yè)
如,我有個朋友是職場高管,對職場管理有非常豐富的經驗,以及獨到的見解,因而他就一直寫職場文。
結合興趣
前幾天看到頭條上有個朋友粉絲超多,我一看竟然是個寫籃球的,我就找他聊天取取經,他說自己非常喜歡籃球,而且說起籃球滔滔不絕。
我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來做定位,喜歡游戲可以寫游戲,喜歡三國可以寫歷史,喜歡化妝可以寫美妝,喜歡心理可以寫心理學。
結合年齡
市場上親子文的稿費是非常高的,像有些寶媽就很適合寫親子文,畢竟自己親身經歷過,肯定有一些育兒心得和經驗,素材也在小孩身上就能找到。
什么階段寫什么事,寫作定位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年齡來寫。
中年人肯定更擅長寫中年危機,在校大學生肯定更擅長寫校園故事等。
結合優(yōu)勢
每個人一定有自己擅長的東西,擅長做飯的朋友可以寫美食,能唱能跳的朋友可以拍視頻,洞察人性的朋友可以寫情感。
3、厚積薄發(fā):重復節(jié)奏
寫作如建屋,需要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樓大廈,我們一定要重視寫作基礎,多看,多寫,多思考,才能寫出一手好文章。寫作并沒有一步到位的捷徑,任何行業(yè)都是如此。想要寫作賺錢,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和積累。
此外,一兩篇精彩的文章最多流行半個月,它們沒有持續(xù)的生命力。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創(chuàng)作,這個不斷創(chuàng)作的過程就是重復。重復一種類型的文體,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;重復的時間機制發(fā)送文章,可以培養(yǎng)出受眾的閱讀習慣;還有重復的設計元素,也可以形成自我的辨識度。
希望這篇文章對有志成為自媒體頂流的你提供幫助,也在此推薦大家免費體驗知乎推出的《零基礎寫作直播課》,知乎鹽選專欄資深制作人、真實故事大賽評委為大家直播分享創(chuàng)作技巧:
所有成癮的事物,都是經過長時間重復堆砌而成,所以通過不斷的重復,可以養(yǎng)成自己獨特的屬性。真正成為大眾心目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,從而突破成長壁壘成為自媒體大號。